本週大事莫過於我的愛人亦寶上學去,這件事情已經布局許久,考慮到他從小是一個對環境很敏感、連人太多的溜滑梯都不願意玩的小孩,上課之前帶他去幼兒園幾次,看看老師和環境,每次回家他都說那裡好好玩想再去。因為在Smart Kids的幼兒園待過,所以小了解幼兒園的生態以及小孩子剛進學校一定會有分離焦慮等哭泣的行為,但這次以媽媽的身分看這件事還是有點擔憂,尤其亦寶還沒滿三歲,理論上來說在性格發展上並非完全適合這樣的分離,所以特別小心處理。第一天非常厚臉皮的陪讀了一整個早上再接他回家,而且很不好意思的是我還帶著妹妹一起陪讀,整個就變成帶小孩溜躂的感覺,而且明顯妹妹比哥哥開心很多,一直到處亂爬亂吃那裡的玩具…。第二天果然被老師規勸要放手,於是在吃飯的時候跟亦說我要去買午餐吃,吃飽飯來接他,在強行被拉開後他小哭了大概15秒,我鼻酸了1秒後,世界好像又歸於平靜的運行,我得到了難得的單獨吃午飯機會。再次來接他的時候,他已經獨自吃完飯和水果,開心的走出來抱我。
接下來的兩天早上出門前都要奮戰半小時才讓他上車,主要戲碼就是大哭想要我一直抱一直抱,找各種藉口留在家裡如要去餵狗之類的,我就是把握著「溫柔且堅定」的態度抱他抱到我手斷掉。
每天中午下課回家睡覺後,都安排了他愛死的行程,帶他去他最愛的麗玨阿姨家和叔叔、哥哥玩,和阿公去工地看挖土機、和爸爸組新買的樂高直升機,讓他知道他仍然是被愛的,想了各種安慰他、講道理和加油打氣的方法,加上再次抱到我手斷掉後,昨天晚上睡前跟我說:以後要先餵咪修(我家的狗)再去學校,然後很自信且安穩的睡著。
腦袋裡不斷浮現以前在Smart Kids時,我最喜歡的是陪小孩課後寫功課的時候,終於可以卸下嚴厲的態度,輕鬆的和他們聊天,聽聽他們講眼裡看到的世界,然後看著他們和家人回家,離開前總是會和我回眸一下,害羞沒有說出的話,在孩子的眼神中表露無疑。那時候家長總是會誠懇甚至接近鞠躬的跟我說謝謝,因為我讓他們的小孩感到很開心。而現在換我帶著這種心情跟老師說謝謝!
今天早上亦寶安靜的醒來,跟我要了一瓶奶,喝完後小小聲的說:「我們回去睡覺吧!」哈哈!這小子知道若太直接說不要去學校一定會被我阻止,讓媽媽不開心,在顧左右而言他之後,他靜靜的讓我抱下樓,餵了咪修,穿了鞋,坐上車後我們就出發了。
鬼哭神嚎的戲碼沒有再次發生,他很鎮靜、認命的跟我揮手後,和老師進學校,之後的事情在那扇大門後默默發生,我想應該是他很開心的跑去玩盪鞦韆吧。
「這一刻」這麼理所當然的發生,是太快還是太和平?我應該和其他媽媽一樣偷掉個淚還是小跳躍的又蹦又跳回家?
騎車回家路上,「亦寶的人生跑馬燈」一幕幕湧現,這兩年半一些重要的畫面一一刷過:斷奶前,抱著他喝母奶時微笑而滿足的表情、無數個睡的香甜的臉、大笑的聲音、大哭的眼淚鼻涕、試著在他嬰兒時期的五官中找出與現在相似的神情。再也想不出有什麼是比陪著自己小孩一起學習長大更重要的事情。
第一天上課上了地震時的演習,大家在教室拿著書包頂在頭上躲在桌子下之後,要跑到戶外空地蹲著,結果到外面時,他一時興起脫隊跑去躲到戶外的一個長椅下,這是叫做舉一反三嗎?
這兩輛車可以說是亦寶在學校的精神支柱
第一次把妹就上手